因时见此情,方知“师”之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这句诗有着独特的情感,儿时说不上来原因,但现在长大了才感悟到,原来是因为这文字中透露着一股歇斯底里的执着与不弃。而这种精神,现在也恰恰映射在了我的职业上。没错,我就是全国1539万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养育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对此我倍感骄傲、自豪。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些更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

      2020,本盼着又是一个锦瑟之年,但事与愿违,全球似乎都在这一年的开端遇到了不测:澳洲的山火、北欧的暴风雨、非洲的蝗灾、美洲的流感以及中国的新冠病毒。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国内各行各业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社会各界停工停产,一股萧条之气笼罩在这片9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在国家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政策调整下,华夏儿女逐渐稳住了局面,这固然让人感到欣喜万分,但曾经书声琅琅的学校,却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模样,这也着实让我多了一丝惆怅。

     好在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国家果断提出了线上教学的新思路,这也让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些,至少孩子们的课程不会因此而落下太多,新鲜的知识又能陆陆续续传输到他们的脑袋中。但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矛盾的,而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去转化那些不利的矛盾,有时,感动往往就存在这其间。

 

“孩子才是我的全部财富,我不想缺席他的成长”

      章洋铭,是我班上的一位孩子,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父母外出工作的日子被推迟了,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学习也并没有落下,在父母的陪伴中,他总是能高质量的完成学校里布置的网课任务。但在前不久,他父母所在的单位开始复工,两人不得不马上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

     在父母离开的这些日子,我隐约感到孩子的学习没有之前那么主动积极,于是和他的妈妈进行了一次沟通,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奶奶对网络学习的不了解,造成了孩子在这方面得不到相关的肯定和帮助。但就在前些天,我突然收到了洋洋母亲发来的短消息,看着那一行行饱含真情且充满母爱的文字,我的眼角竟有些湿润了。

    “老师,您好,我决定后天就回家陪孩子,因为我怕他每一天都遗漏知识点,从而导致后续的学习跟不上,我觉得孩子才是我全部的财富,对于他的成长,我想尽力做到从不缺席。”

 

“我一定会在宾馆里完成您给我布置的学习任务”

      湖北,这个今年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担忧与心疼的省份,已经成为我们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我的学生文畯熙一家人还是滞留在了那里。这对我来说算不上是个好消息,同时对于畯熙一家,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返回长沙之路困难重重,他们一家人终于从武汉回来了,目前在宾馆处于隔离状态,无论是在湖北还是处在隔离期,孩子每天都坚持主动、积极进行网课学习。每天看到视频中这张清丽的脸庞,我万分感动!孩子在如此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这股对知识渴望的劲头,着实让我欣慰。

 

你们,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除了孩子们,我更感动于家长们全身心的付出。班上的一位孕妈,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线上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耐心地给孩子辅导功课,很辛苦,也很让人感动;还有一位妈妈是护士,每天都利用晚上的时间陪着孩子挑灯夜读,无论再晚,都会认真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还有远在湖北的一些家庭,也是隔空不隔爱,积极乐观面对疫情,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在这个特殊时期亲眼见证了这些热爱与感动,在校门重开,父母领着孩子们返校的那一天,我一定给他们每一个人送上一个大大地拥抱,是他们这些一个个不平凡的灵魂,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平凡而质朴的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若干的感动都被“线上教学”这个载体连接到了一起。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家庭共同收获了成长、感动。通过这次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我习得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磨炼出了另一种和孩子们相处、表达的方式,当然也进一步提升了内心中对于孩子们的爱。就像习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上说的那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将始终用属于我们的方式,带着孩子们不停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张涛老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