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词曲抒情的方式
长沙市明达中学 张永红
诗词曲的共同的本质特征都是抒情。如果高考出题要求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古诗词,那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来鉴赏就可以成为首选。
抒情的方式是很简单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从情感的表露方式上看是直接的,无遮盖的。情感直接表露出来后,我们会发现,情感的生发,可能源于不同的人、事、物、景、境,而对于情感特征的诠释与描述,有可能需要让读者凭借意象去联想、想象和领悟。
直接抒情也可以分为若干小类:
1.直抒胸臆诉衷情。分为三种情形,所指对象,有的直接,有的拐了一个弯,比较委婉含蓄,有的没有确定的所指对象。
a.直指对象直抒感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对象:君,你,意中男子;情,誓不分离的爱恋。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 对象:君子 情感:对剥削者的痛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黍离》)
对象:知我者、不知我者;情感:忧愤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对象:老百姓;情感:充满同情和无法使之改变的痛苦
b婉指对象直抒感慨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 喻指楚怀王 情感:指责其荒唐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 喻指朝中小人 情感:痛斥小人嫉妒谗害忠良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明 王阳明诗《哭象棋》 )
“严亲”指母亲,不说慈母 情感:抒发面对严母的粗暴干涉扔掉象棋而无可奈何的哀伤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表面指歌女,实际指花钱点歌者,权贵们 情感:讽刺、批判
c.不定指对象直接抒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抒发了暂时摆脱压抑的放旷心情。发泄对象是针对自己?自己并未犯错;针对陷害自己的小人?词中没有指出来;针对宰相与皇上?无造反之心。对象不明确。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抒发愁苦的无比沉重。情感的抒发绝不是针对双溪与舴艋舟;也不是针对自己;是针对丧夫后的日子与心情?有点像,但很模糊。
2.先叙事后直接抒情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叙述经历)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描绘国势与自己的处境的艰难)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抒发惶恐与零丁之叹)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先叙述,后吐思念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抒发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之情)
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叙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发思念之情)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抒发愁苦无眠之情)
3先写景后直接抒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景物:夜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情感:思念)
4.先写物后直接抒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开头讲李杜诗篇,后面表达了绝不厚古非今的思想,并抒发赶超前人的雄心壮志。
5.先议论后直接抒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议论人生的必然结局)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后直接言志抒情,表明志向)
6.直抒胸臆情联意象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忧愁担心的情感表达是直白的,诗人将愁心拟成书信远寄,王昌龄被贬到哪里,牵挂就伴随到哪里,形象生动,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直白言愁,冬雪融化,春水越流越多,愁如春水,滔滔不绝,也越流越盛。
c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青玉案》)
直接抒发愁苦,用三个景物,铺排如列锦,突出了愁之多、广、乱、久。
特别说明:在诗词曲中,如果一切叙事、写景都是为了抒情的,那么这些叙事、写景的文字里所包含的感情都属于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诗人的情感表达不是直白的,而是有所借托,托景、托物、托事、用典故、融抒情于议论等。按照抒情借托物的不同,也可分为如下一些小类:
1借托言事间接抒情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事情:春风如剪裁嫩叶;情感:赞美春风的妙手灵心,富有创造性。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事情:去年的邂逅令人难忘,今天刻意前来却未能谋面。 情感:无比怅惘
2借托典故间接抒情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西北星座,主入侵,喻指辽和西夏。射天狼含蓄表达报国之志。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仲谋即孙权,有雄才大略。辛弃疾感叹世无明主,导致自己无用武之地。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刘义隆志大才疏,想要建立丰功伟绩,却因准备不充分终于落败,含蓄表达了因韩侂胄准备不充分却野心勃勃,急于建功立业,最终也落败的浩叹。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以廉颇老而被谗遭弃用自比,表达自己不服老,且老当益壮希望为国建功的雄心壮志。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以刘裕北伐成功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的追慕之情,同时也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情怀。
f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曹操铜雀台、赤壁之战、周郎、大乔、小乔典故,反映历史盛衰成败的无常与偶然。
g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以项羽兵败宁死不肯过乌江的骨气,反讽南宋统治者骨气丧尽,不思收复失地,只会苟且偷安的卑鄙龌龊,表达了对他们行径的鄙弃之情。
h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杜牧借历史典故项羽兵败自刎的遗憾,表达不能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而应百折不挠决不放弃,随时重整旗鼓以实现远大理想的壮志雄心。
i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辛弃疾用典表达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之情。
3借托写景间接抒情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先写江南美景后间接抒情,讽刺唐朝统治者大兴佛事,有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而不自觉。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景中含情,见美景因喜悦而暂忘苦寒。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景结情,见水流天际而留念相随。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以景结情,见马行处人无影而留恋怅惘无尽。
4借托对物的特征的联想间接抒情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心玉壶,寓意友谊的高洁。
b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通过对煤炭的描写,间接抒发了愿意为天下谋福利的奉献精神。
5移情于物,借拟人化的物间接抒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移情于花鸟,花流泪,鸟惊心 实在展现的是人流泪人惊心。
6先叙事,后寓抒情于议论中
a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开头叙事:梅雪相争,诗人难下定论。后面议论难下定论的原因:梅不如雪白,雪不如梅香,各有所短,令人遗憾。
b折戟沉沙铁未销,尽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先叙述得到一支断戟,认出是前朝遗物;后两句用典之外更有议论,议论之中包含抒情。通过议论假设表达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叹。
c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先描述蜜蜂的生活,风光无限,后在议论中抒情,这样忙忙碌碌,是为了谁?在对人生价值观的思索中表达了一中困惑之情,情感蕴含在对对象的描述与议论之中。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通过飘落的红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意为社会贡献余热的情怀。含蓄言志。
7写物之中蕴含抒情,情感含而不露,属于间接抒情
a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对风的无限魅力的赞美之情融汇在对风的描述中。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表面看是写梅的处境和品格,直接表达梅的愁苦与志向,实则间接描写了自己的处境,间接表达了自己宁死也绝不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与品格。借赞物之形神以赞人的精神品格,对物的赞美情感比较直露,可间接表达的是对人或精神品格的情感。使用象征手法时,对物的抒情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却是间接表现的人之情,故而从整体上看是间接抒情。
关于抒情方式,做题时是比较好判断的,不是直接抒情,就是间接抒情,二者必居其一。直接判断也好,排除方法也行,非此即彼。之所以分这么细,其实是希望读者能明辨情感的抒发在具体表现中的细微差异。对于喜欢明辨的人而言,也许可以获得一种发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