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根据下列名言材料,写作一篇文章。
1.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3.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索洛雏契克【英】
4.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尔逊【美】
5.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古希腊】
6.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7.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习近平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800左右。
一、审题:这七则材料,围绕的核心词都是“自信心”:第一则,从正面肯定自信心对一个人才能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第二则,是古代诗歌,告诉我们,有才能是一个人的信心的源泉;第三则是从反面来谈,说的是缺乏自信对人的危害;第四则谈成功的方法,强调了自信心的重要作用;第五则材料,告诉我们,知识是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大支柱;第六则材料从政治家的角度谈论,无论目前处在怎样的逆境中,我们都要坚信,人民大众是主宰河山、改造社会、创造超越历史上一切帝王丰功伟绩的巨大力量,这是无产阶级伟大领袖自信心的源泉。第七个材料告诉我们: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而言,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二、立意:可以选择一则、两则或者多则材料,进行立意。但是,无论怎么记叙、描写、论述,其核心都不会超出四大范畴:什么是真正的自信,为什么要充满自信,怎样才能获得自信,获得自信后将会怎么样。
三、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戏剧、抒情散文等等。
四、构思示例:
1.记叙文:通过记叙某些人(新发现的、新读到的人或自己)几个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获得成功的典型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境,应该充满信心,开动脑筋,百折不挠,才能拥抱成功。小中见大,使之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
2.议论文:通过从古今、中外、正反、虚实等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来集中阐述、以理服人,告诉人们,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要自信,怎样才能获得自信,获得自信后将会怎么样,使人获得一种人生的启迪或教益。
3.戏剧:用独创的话剧剧本的形式上演几个片段,通过矛盾冲突展示生活的本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自信,为什么要充满自信,怎样才能获得自信,获得自信后将会怎么样。
4.抒情散文:以散文的形式,满怀感情的描述某些人,某些事,凸显自信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的、重要的作用,或者叙述自信带给自己的启示,同时也描述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些与自信相关人和事带给自己的感动。
五、选材范围:
道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典例角度:古今、中外、正反、虚实、新旧
六、议论文写作参考例据
1.事实论据
天才试验
在美国专门研究智力的人,做了一个试验,他们在学校10000名学生里面抽出20名学生来,然后召集所有的人集中在操场上,校长宣布这是我们国家最顶尖的专门研究天才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测试和研究后,发现在我们学校,有20位天才,并且把名单公布了出来,然后这20位站出来了,让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他们。这20位学生当然很激动,很兴奋,“哇,我们是天才,而且是测试出来的。”
20年后,这些人都长大了,这20个当时被称为天才的人究竟怎么样了?最后发现,这20个天才他们有的成为顶尖的企业家,有的在他们的职业生涯成为最优秀的职业人士,有的人成为行业专家。无论他们在什么领域,都不负众望,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业绩,在这10000名同学当中成为最卓越的人群,因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说我是天才。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并不是真的经过专业测试出来的。既然没有真正的测试,最后结果怎么会都真成了天才呢?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就是天才。
李四光不信洋人信自己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黄冈人。卓越的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内地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想:外国地质学家并没有做过认真调查,凭什么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不信洋人,1921年,李四光亲自到河北太行山东麓进行地质考察,1933到1934年又到长江中下游的庐山、九华山、天目山、黄山进行考察,然后写出论文,论证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1939年,他又在世界地质学会发表《中国震旦纪冰川》一文,用大量实证肯定中国冰川遗迹的存在,这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都是一大贡献。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中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但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幼年因病造成又聋又瞎。她自信自强,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4岁时出天花,留下一险麻了的后遗症,后又患猩红热,高烧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他从未失去自信,在贫病交加中大无畏斗志昂扬20余年。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下基础。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宇宙谐和论》等。
埃及作家,文学评论家塔哈·候赛因,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他顽强自信,留学法国,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作品有小说《鹧鸪的叫声》、《不幸的树》、《失去的爱情》和自传性的《日子》等。还写有文学评论《前伊斯兰时代的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史》等大量作品,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支柱”。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
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士其,他在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他还创作了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述新书十几本;
索拉利奥的“自言自语”
流浪街头的吉卜赛修补匠索拉利奥,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地对自己说:“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像安东尼奥那样伟大的画家。”说了这句话后,他就感到自己真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智慧,他就满怀激情和信心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十年后,他成为了一个超过安东尼奥的著名画家。
爱因斯坦坚持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创造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反驳。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会取得胜利,对反驳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 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举世瞩目。
居里夫人和镭
居里夫人为了提取纯镭,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
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终于获得了成功。
2.名言论据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孔子家语·五仪解》
死是绝望者的医生。
--[西班牙]拉蒙《差异辱的丈夫》
自我信心是伟大行动的首要条件。
--[英]约翰逊·塞缪尔《蒲柏生平》
如果你相信你能得胜,你就会得胜。信心是胜利所必需的。
--[英]哈兹里特《文学贵迹》
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俄]屠格涅夫《罗亭》
为了取得前进的力量,我们就必须怀抱达到一个乐土的希望。
--[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世界上并非没有为奋斗者而开的活路。
--鲁迅《伤逝》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
--[法]雨果
一个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可是天才在于自信,在于自己的力量。
--[前苏联]高尔基《下层》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明天。
--《革命烈士诗抄·田位东诗》
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由于缺乏自信。
--英国谚语
信任你自己:每一颗心都朝着这根铁弦跳动。
--[美]爱默生《论自助》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新约·雅各书》
信心与能力通常是齐头并进的。
--[英]约翰逊《漫步者》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
--[美]爱默生
对自己都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
--[英]莎士比亚
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法]拉罗什富科
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强,而是相信自己会变强!
--日本丰田公司一职员
3.用中国古典诗句来激励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七、下水作文
扬起自信的风帆
有一位同学,是乡村的初中教师,普通话考了三回,还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82分~87分之间),真是急得不行,只想找一个人代考,于是想到了我。因为70后的我只参加了七天的培训(一般要假期培训半个月),就成功考出了二甲(87.5分)的成绩。
三考之下,没有达到二乙,我的同学没了自信;一考之下,就通过了二甲,我的信心满满。
细思之下,我觉得自信是需要积淀的。记得小学一二三年级时读书,班主任经常要我当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朗读字词,声音练大了,胆子也大了,拼音居然也学得相对比较扎实,小学四年级时我曾经参加乡里片区考试,我居然考过第一名,令一向以严格著称的班主任对我刮目相看;后来在初中诗歌朗诵比赛中,初一的我与初二初三同学一同较技,居然也获了个二等奖;读高中时,参加元旦文艺汇演,我在舞台上当着全校两千余师生的面朗诵《沁园春雪》,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读大学时朗诵雷抒雁的诗歌《小草》,也曾经得到过教现代文学的老师的肯定,而现代汉语老师在进行普通话训练时,给我的评价则是“声音洪亮,如同一发发炮弹轰向对方的阵地”,这句话听在我的耳朵里,总觉得褒奖多余贬抑;教书时,曾经有教研室的教研员听我的督导评估课,总结会上,教研员说我通过精心的备课设计与声情并茂的朗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堂课被评为学校三堂优质课中唯一的满分课,由此我还获得了到区、市参加教学比武的资格……这一系列活动中,始终贯穿了普通话的运用这根线索,对我而言,说好普通话这种自信是逐步积累起来的。所以一听说要考普通话,我的心里居然冒出了一种见猎心喜的感觉:我就不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不到标准。
自信也是需要用认真对待的行动来证明的,没有行动做支撑的自信,那是做表面文章,糊弄他人的,是经不起考核的。那段接受普通话培训的一个星期恰好是新年过后寒假期间尚未开学的那一段时间。每一堂课,我都争取积极朗读,暴露问题,得到了老师的及时纠正,特别是进行“儿化音”、“轻声”训练时,我不像有的老师一样,心里想的是自己也有一把年纪了,让别人评头品足,实在是面子上挂不住,培训的时间一结束,有的老师就去打牌娱乐、探亲访友去了,有的老师则缠着普通话老师,琢磨着如何请客,如何让培训老师(他们本身也是普通话测试员)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而我则傻乎乎拿着那本普通话培训教材附录里的那几十篇标准篇目,一一朗诵,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一查字典,琢磨一下现场4分钟的演讲题该怎么样构思。后来我查了一下,我们乡中学第一个通过了普通话二甲考试的人就是我,而我的许多同学、同事测试的结果都是二乙,三甲(77~82分之间)。后来到了城区教学,听到有的老师普通话测试考了90分的时候,我不禁对他们非常的佩服而且充满敬意了,惺惺相惜,也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自信其实也是具有相对性的。譬如能教好语文的,也许对于教好数学缺乏自信,除非是教数学的却实缺人,给了这样的教语文的人以锻炼的机会,让他逐步建立了自信,毕竟是隔行如看山嘛。一个人在自己所熟知的领域也许会充满自信,但在专家的面前,也许也会胆战心惊,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也可能在他们面前找不到自信。不过,有了自信心成长经历的人,也许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调适,努力提升,也能使自己充满信心。
如何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我想一要抓住机遇,认真对待,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二要不断获得成功,才能不断积累自信;三要调试好心态,别盲目地事事逞强,以为自己是全才,打遍天下无对手。事实证明,只有少数人是通才,譬如诸葛亮;大多数是专才,一专多能,要求自己事事比别人强,固然有利于提升能力,但从根本上来看,是不可能的;也只有少数人的意志是顽强的,他们越挫越勇;而极大多数人是意志薄弱的,他们越挫越怕,挫折多了,可能连最后一点自信心都没了;有的甚至不再责怪自己,反过来却诅咒某种考试、考核、考验的不合情理,这种负能量多了,对于练好“内功”,增强自信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张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