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1—5 ADDCC 6—10 BBAAD 11—15 BCCBC 16—20 CACDD
21.①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十四年抗战”概念更全面更真实反映了抗战史实。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践证明,“十四年抗战”的表述正确反映了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2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并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有着光明的未来。
(七)1—5 DCAAD 6—10 DCADC 11—15 DDCDC 16—20 DCDAB
2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因此,要放眼世界,树立“天下观”。共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体现。
④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要求我们逐一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分享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人类事业进步发展。
2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供给与需求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失衡总是存在的,但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分清主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
(六)1—5 CABAD 6—10 BCBAA 11—15 DCDCB 16—20 ABBBA
21.①中国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文艺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助于克服种种文艺怪象。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助于发挥优秀文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作用,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③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⑤有助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22.①要传承传统文化,突出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②要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促进作用。③要坚持中西文化交融,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因素。
(五)1—5 DDCCD 6—10 BDDDA 11—15 DCCBA 16—20 BAACC
21.①创意设计、以人为本:一方面,妥善处理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利用老工艺保留了历史风格,同时又加入了现代生活元素,方便人们生活;另一方面,妥善处理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博采众长,把简约风格和北京胡同味道带到了苏州;立足实践需要,大胆创新,占地55%的空间被用作共享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的需要,这在住宅建筑中极为少见。②彰显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大面积共享空间的设计,密切了人与人的联系,带点北京老胡同味道的共享厨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文化发展的共性和普遍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资源,精心选择内容,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
③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创作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④创新手段和途径,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四)
01-05 CADCB 06-10 ACDDB 11-15 CDBBA 16-20 DBAAD
2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
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执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议献策。
22.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要运用法律法规铁腕惩治、震慑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营造不敢腐的高压态势。②中国共产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形成全社会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③中国共产党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健全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形成不能腐的政治生态。④ 中国共产党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增强执行廉政政策的严肃性和自觉性,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做到在任何时候不违规、不越线、不想腐。
长沙市明达中学寒假作业
(三)01-05 CBBBC 06-10 CBDCA 11-15 CCADD 16-20 ADBAC
21、 ①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审议权和表决权,向人大提交提案,参与审议与表决,为助推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②人大行使决定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表决通过议案,由相应行政机关承办,为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③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对议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促使相关决策落到实处。
22、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十三五”规划由全国人大通过,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党的建议编写规划纲要,坚持对人民负责。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修改建议。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注重听取和吸收民意,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规划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和科学性。
(二)01-05 CCDCC 05-10 CDCAA 11-15 BBCAC 16-20 ABCDC
21.(1)反映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结构不平衡。②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不充分。二是改革不充分。三是开放不充分。
应对措施: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①贯彻科学发展新理念, 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③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④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⑤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⑥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健全产权制度,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⑦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实行积极主动、双向开放、互惠互利的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2.(1)①青年人更新就业观念,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创业;②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③瞄准国际市场,科技创新,自主开发技术;④适时完成企业转制,为自身发展开辟道路;⑤实现强强联合,增强自身实力;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2)对国民经济的意义:①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②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对个人经济生活的意义:①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劳动和就业的方式,既给人们的就业提供广阔的机遇,又提出了挑战;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消费的方式。(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一)
01-05 BDDCB 05-10 BBBBC 11-15 CDBCC 16-20 ACACB
21.①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必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解决社会生产存在的突出矛盾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消费需要是由客观的物资生产状况决定的,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发展经济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22.(1)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
(2)“众筹”的经济意义:①众筹的出现,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②借助互联网,形式更开放,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③公众的广泛参与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④为居民投资理财提供了新的方式;⑤有助于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⑥有助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